跳到主要內容

兒童正向教養 兒童情緒處理

#總柴小劇場 #總柴推正向教養
#四月三十國際不打小孩日系列之二
#國際不打小孩日
❗孩子兇,別只是比他更兇❗請同理孩子情緒,協助他連結生氣的原因再討論解法❗也不要因為覺得孩子生氣可愛,故意惹他生氣,或是不把他當一回事❗
 
💟衛福瞳鈴眼之正向教養系列影片(全十集)>>>https://www.youtube.com/playlist?list=PL2keg8jdmtaIMWq-DV5zQSQdMufarbQ1a
 
「你...家...的...孩...子...常...常...被...塵...世...的....俗....念...惹...怒...嗎...!?」
 
🤓照顧者請深呼吸,衛福編編知道教育、照顧孩子並不是件容易的事......
 
🤓衛福編編告訴大家,三歲以前的孩子,他沒有辦法自己控制情緒,孩子鬧情緒的時候,為了安全起見,我們可以先把周邊的危險物品移除,等孩子慢慢冷靜下來之後,爸爸媽媽再協助孩子將情緒命名,再跟原因來連結......(也就是要釐清這個「塵世俗念」到底是什麼)
 
🤓另外,千萬不要因為覺得小孩發脾氣很可愛,就故意惹他生氣,或是不把他的生氣當一回事喔!孩子也是人,尊重是很重要的~
 
🤓不管大人小孩,每個人都會生氣,這是人性,所以,如何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,找到自己情緒發生的原因,就非常重要,了解了源頭,也才會知道如何處理喔~
 
👇不建議這樣做👇

❌比他更兇
❌亂發脾氣就叫他去罰站
❌丟給老師教
 
👇你可以這樣做👇

⭕發生當下,父母需保持冷靜(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),辨識孩子當下的情緒。
⭕協助孩子連結「原因」跟「情緒」,並同理孩子情緒,如:我知道你因為吃飯不能喝飲料,所以你好生氣。
⭕等情緒發洩後,再跟孩子討論解決方式,如:若口渴你可以先喝水,或還剩 5 口飯,吃完後就可喝飲料了。
 
💟重點分享:
 
⭐三歲前的孩子還無法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,加上在這階段他們的能力還不夠獨立去做他想做的事情、無法清楚表達感受,也搞不清楚自己的情緒,因而發脾氣或打人。
⭐照顧者可協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及為情緒「命名」,透過「情緒命名」及「原因」的連結經驗,讓孩子瞭解自己當下的情緒狀態與原因。
 
🤓衛福編編的話:
 
🤓如果大人採取恐嚇或懲罰,不僅於事無補,還會給孩子造成陰影喔!
 
🤓透過一次一次的情緒命名,與原因連結,孩子會越來越了解自己當下的狀態,並且能夠用語言來表達出來,了解情緒的源頭,日後才能有效控制情緒。
 
🤓照顧和教育孩子不是任何一方照顧者單一的責任,互助合作,以尊重為出發點,才是最棒的!良好的互動,源自於互相尊重,一起分享出去!正向教養,用愛教出快樂的孩子!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不用工具的遊戲

捉人 遊戲玩法 幼兒一人將手掌掌心朝下向前伸。其餘幼兒每人伸出一食指頂住伸掌者的手心,念兒歌,兒歌唸到最後一字時,伸掌者迅速抓握掌心中的食指,伸食指者要盡快逃脫,被抓住食指者就做下一次遊戲的伸掌者。 城門城門幾丈高 遊戲玩法 城門城門幾丈高,三十六丈高,騎花馬,帶大刀,走進城門套一套,問你吃橘子還是吃香蕉?兩個幼兒做城門,隻手相握上舉,事先商量好,一方為橘子,一方為香蕉,其餘幼兒圍成圓圈,邊念兒歌邊依次鑽過城門。 當兒歌唸到最後一個字時,做城門的兩個人手放下,套住一個參加者,然後問他要吃香蕉還是橘子,被套住的人回答後,站在相應的一方後面,等所有幼兒被套完後,比一比香蕉多還是橘子多。 捉尾巴 玩法:幼兒兩人一組,各自在後腰帶上繫上彩繩當尾巴。遊戲開始,四散跑開,每一對幼兒要想辦法捉對方的尾巴,同時你要保護自己的尾巴。抓到對方尾巴者為勝。(只能在圓圈內跑,抓到後快速回到老師處)提出要求後,與幼兒共同遊戲。遊戲結束後教師針對情況,及時表揚鼓勵。 夾球接力跑 玩 法:遊戲的人分成兩隊,不是進行普通的接力跑,而是用膝關節處夾球跳著跑。如果用手抱球或球落地均為犯規,要返回出發地重跑。為了夾球方便,不要使用過大的球 ■顏色大風吹(一種、二種、三種) 一個 ■海浪拳 3.猜拳升降梯(進階猜拳攻城堡) 適合人數:10人左右 器材場地:帶至有樓梯的地方即可 方式:由老師在階梯最下層當關主,所有學生在階梯最上端,與關主猜拳,贏者往下走一格、平手則不動,最先走到最下端的學生獲勝。(此遊戲可視階梯的寬度同時進行,教師可於第二次進行時多加猜拳輸者要往後退一格的規定,增加趣味性) . 猜拳你我他 1. 道具: 2. 步驟: a. 小組圍成一個圓圈,請每一個人先提示自己的名字為何 b. 帶領者帶領大家喊剪刀石頭布,然後所有的人就同時出拳 c. 出拳後,若對方與自己所出的拳一樣就必須趕快喊出對方的名字 (例如:若有三人與你出同樣的拳,你就必須連續喊三個人的名字) d. 喊不出來與喊最慢的就算輸了。 e. 輸的人需要分享一件與自己有關的事 ( 如:我喜歡的休閒、嗜好、去哪裡購物等 ) 3. 秘訣...

4歲的團康遊戲

手指搖 節拍遊戲 四歲小孩呀,呵呵, 其實對四歲小孩只要隨便玩一下, 小孩就興奮到不行咧~ 幾個遊戲參考: 1伊比呀呀:有一首伊比呀呀的歌,先教孩子唱,       唱到 ” 呀呀 ” 的時候就壓自己的頭,       唱第二遍的時候可改伊比捏捏,       唱 ” 捏捏 ” 時,換捏自己的鼻子,       唱第三遍的時候改伊比踏踏,換踏步,       以此類推~ 2可以玩123木頭人。 3支援前線:主持人將孩子分好組後,講一個小故事,       例如:羊媽媽最喜歡洗襪子,可是他們家的襪子都洗完了,          現在請小朋友支援羊媽媽臭襪子兩雙,          讓羊媽媽把襪子洗乾淨!       然後請孩子把支援的物品放在指定的地方。 4猜拳歌:有一首歌:小朋友我們行個禮,握握手呀來猜拳,           石頭布呀看誰贏?輸了就要跟我走。      動作分解:小朋友我們行個禮-兩個小朋友互相敬禮。           握握手呀來猜拳-握握手準備猜拳。           石頭布呀看誰贏?-互相猜拳。           輸了就要跟我走-輸的人要在贏的人後面搭火車。      以此類推,最後會剩下兩列大火車猜拳。 5傳手帕:放音樂的同時,小朋友按照指定的順序傳手帕,      等音樂停止的時候(主持人可隨時關音樂),      看手帕在誰那兒?誰就可以上台表演。 簡單的魔術和折氣球簡單的魔術和折氣球 6口香糖: 兩個小朋友一組,帶活動者喊口香糖小朋友要問黏哪裡 帶活動者發號施令黏額頭或黏屁股兩個小朋友就要額頭相碰等,聽口令活動,4歲的小朋友對人體基本上都知道了,又可以拉進團體小朋友的距離,個人覺得很好玩喔!

2020主日學計劃書

一、主旨:陪伴&聖經   二、形態:家庭聚會 (1)混齡。 (2)方式:主要活動不拘年齡,習作按年齡調整分級。 三、方式: (1)陪伴:自由活動、角落遊戲。 (2)聖經:信息、習作、專題。 (3)內容:遊戲、信息、詩歌、習作、生活。 四、聖經架構規劃 (1)教學規劃 分類:年代序 5部:律法書、先知書、聖卷、福音書、書信 ※耶穌的聖經&先知與使徒的根基上。 (2)期間以年度為單位 1-4月福音書4/1復活節 5-7月書信&聖卷 8-12月律法書&先知書12/25聖誕節   (3)內容明細 信息:影片、PPT、問答 習作:著色、迷宮、課制教材 專題:10項(除了12、4月)其他一個月1項。 *配合年代及人物比較好記憶。 五、學生程度 依學齡程度區分 A學前(1-6歲) B國小一二(7-8歲) C國小三四(9-10歲) D國小五六(11-12歲) *實務:聖經教學配合學生程度(參國小教材數學、國語文進度)彈性調整。 六、遊戲 目的:促進人際關係。 學生遊戲選用原則,按成長階段。 A體能遊戲 B人際遊戲 C規則遊戲 D規則遊戲 ※配合孩童世代工具。 七、詩歌&禱告 目的:連結神人關係。 詩歌選用原則,按成長階段 主要讚美之泉兒童 因為敬拜符合教會季節 資源支持最佳 八、生活   點心、奉獻&回應詩歌。 九、課堂工具 課室教具 數位教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