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1歲幼兒遊戲



03個月

手腳伸展操
3個月前的寶寶幾乎都躺在床上,也還不太會翻身,需要增加手、腳方面的活動。因此,建議爸比媽咪帶著他的手腳做體操。

體操並不拘泥於固定的形式,可以一邊唱歌給孩子聽或播放音樂,一邊帶著寶寶的小手舉高、互拍,一上一下的交互作用;腳的部分可以在空中踩腳踏車,重複打開、合起來,幫助寶寶學習這些動作。

音樂的部分,可以用孩子平常熟悉、喜歡的音樂,因為光是擺動手腳,孩子可能會不喜歡,覺得自己被限制住了,音樂就扮演了緩和心情的角色,讓孩子比較願意配合。音樂和動作之間也不需要有所關連(不用固定一段音樂配合一整套動作),可以每次都放不同的音樂、變換不同的動作。

搖搖鈴,看這裡
其次,爸比媽咪可以用搖鈴、鈴鐺來跟寶寶進行遊戲,在寶寶的左右、上下搖晃,吸引他轉頭去看、去抓。

這個活動可以訓練寶寶的集中性專注力,幫助寶寶了解「有個刺激出現了,我就要去注意它,跟它產生互動」,這對孩子來說是將來學習的基礎。

躲貓貓
3個月以下的寶寶,爸比媽咪還可以跟他玩躲貓貓的遊戲,這時候的孩子大部分時間都只能躺在床上用眼睛觀察這個世界,所以要多提供他們一些視覺的刺激。

可以用布遮住臉,然後數123〜再把布拿開(搭配學貓咪叫或做鬼臉)的方式去跟孩子玩,因為大約從3個月起,寶寶開始會對人的臉部五官產生興趣,突然變出一個人臉來,他會覺得很好玩,就會笑、會和爸媽互動。


46個月
伸手摸摸看
4個月大以後,孩子開始出現的大動作表現就是「翻身」,並且會把身體撐起來,這時建議爸比媽咪用一些能發出聲音的玩具(如:小鋼琴),或DIY用寶特瓶裝沙子、彈珠、鋼珠或BB彈…等各種不同的東西放在孩子面前,並讓孩子採趴姿,這時他就會因為好奇,把手伸出去觸碰這些東西,碰了會產生聲音,孩子就更有興趣去玩它了。

這個遊戲對寶寶的意義,是吸引他學習如何把手向前伸出去,這對將來89個月大練習爬行是相當有幫助的,同時也讓孩子體會到:「我的小手是有作用的喔!」

積木的抓握遊戲
這時候也可以開始提供積木給寶寶玩,大小以他的手能抓、握住,但又無法吞食為主,目的是開始讓寶寶練習用手去抓、握物品,發現、並且熟悉手指頭的功能。

讓寶寶抓東西其實並不難,因為早期他們都會有「抓握反射」,東西只要碰到手心,他就會反射性的抓起來了,而且東西在手心持續給予刺激,他就不容易放手,一直要到910個月大時,孩子才能把「放手」的動作做得比較好。

這是特別需要提醒的部分,因為爸比媽咪都喜歡跟孩子玩「把球球拿起來,然後交給爸比媽咪」的遊戲,但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,即使再怎麼叫他把球球放開,往往都沒用,因為他還不會這個動作,父母可以輕輕把孩子的手撥開,然後鼓勵他:「好棒,球球交給媽媽了!」,這時寶寶的學習是直接從動作模仿而來的。

滾來滾去的球
3個月大之前的躲貓貓遊戲,是為了讓寶寶練習「定點看」的能力,而4個月大以後,則要開始訓練寶寶發揮「追視」的能力來觀看移動中的物體。

建議讓寶寶採趴姿,使用直徑10公分左右的滾球,在他附近的範圍內滾來滾去,除了左右滾動之外,也可以從他面前把球滾給他,寶寶可能會想去觸碰,但是千萬要注意不能過於用力的推球給寶寶,否則弄痛寶寶或驚嚇到他,可能會讓他對球產生排斥感,連帶影響未來丟接球的練習。

此時的重點是吸引孩子注視滾動中的球,因此會發光或發出聲音的球也是不錯的選擇,但不要因為球會發光就把環境裡的其它燈光都關掉,否則反而帶給寶寶太強的刺激。

79個月
雙手協調遊戲
79個月的孩子已經能夠獨立坐起來,而且要開始發展爬行的動作了,爸比媽咪可以利用更大的積木,加強孩子雙手的協調性,讓爬行學習更加順利。

這時寶寶玩積木的方法已不再是單純的抓與放了,父母要鼓勵寶寶練習用兩隻手一起拿積木、放積木,一開始寶寶一定放不穩,需要爸比媽咪的幫忙,但此時的重點並非挑戰孩子放得好不好,而是要讓孩子感覺到「我的手手可以有這樣的動作耶!」,父母可以讓孩子坐在地上,有些積木擺在椅子上,有些則放在地上,讓孩子感受舉手的動作可以有高有低,讓孩子在動作中學習如何運用他的肢體。

雙側協調
人是對稱的動物,有兩隻眼睛、兩隻手、兩隻腳,彼此要互相協調配合才能順利完成任務(如:接球、打開罐子),這就是所謂的「雙側協調」。一開始寶寶只會單獨使用一隻手拿東西,所以雙側協調的訓練就要從「讓孩子使用兩隻手去拿東西」開始。

從玩車開啟「有目的的活動」
有些父母念故事書給寶寶聽,卻失望的發現寶寶根本坐不住,就會埋怨孩子都不專心,其實這是很正常的現象,因為此時寶寶還聽不太懂複雜的故事,他們比較適合實地操作而非單純的聆聽。

不妨利用玩具汽車和寶寶遊戲,開啟所謂「有目的的活動」!在此之前,寶寶的遊戲多半都是無目的性的行動(如:拿積木、丟積木),較少大腦思考的成份在裡頭,透過玩具汽車的操作,不但能讓孩子練習更精細的手部動作(前進、後退、轉彎),還能為遊戲加入更多「情節」、「目標」,如:要求寶寶開車車到某個定點載爸爸到另一個地點(如果車車夠大,可用小人偶代替爸爸放到車子上面,開車車的過程還能練習不讓東西掉下來的技巧),中途也可以再停下來買食物,讓寶寶的遊戲漸漸進入到具有故事性、思考性的新境界,而非停留在無意識的亂拿、亂丟階段。

打拍子練習節奏感
爸比媽咪也可以放一些童謠,透過拍手的方式帶領寶寶認識節奏,記得拍子要慢慢打,只在重要的字出現時拍手就好,例如:兩隻老「虎」、兩隻老「虎」,寶寶會因為突然的驚嚇感而覺得很好玩,甚至一直在期待爸比媽咪什麼時候會嚇自己一跳。

拍手遊戲除了能學到節奏感,還有拍手時機(timing)的掌握,如果寶寶的拍手可以剛好對到正確的字上,代表他的記憶力及肌肉控制能力都獲得提升。此外,規律性的動作還能讓寶寶學會遵守規則,什麼時候該拍、什麼時候等待,這也是一種規矩的建立。

等到寶寶熟悉以後,親子間還可以輪流拍、交錯著拍,除了拍手以外還可以拍桌子,這個遊戲能一直延續到23歲,有些孩子甚至會開始創作出自己的節奏、聲音及音樂。

912個月
過山洞遊戲
912個月的寶寶已經學會爬行了,甚至可以扶著牆壁站起來或跨步,張旭鎧副院長表示,「這時候我很喜歡跟他們玩『過山洞』的遊戲,爸爸媽媽不需要刻意去買市售的隧道玩具,只要找一些紙箱,把紙箱兩邊都拆開,寶寶就可以在裡面自由的穿梭。」

另外,寶寶普遍有個特性,喜歡自己窩在一個小角落裡,就發展學來看,因為1歲前的寶寶才離開媽媽肚子沒多久,還是很習慣待在媽媽子宮裡的感覺,所以爸比媽咪也可以將紙箱的一面出口靠牆,讓孩子躲在裡面,孩子在那樣的環境裡是很舒服的,如果擔心牆壁太硬、紙箱不牢,也可以在裡面鋪上毛巾。

紙箱的好處在於寶寶鑽進去之後,也不會不好帶他出來,把紙箱拆掉就可以找到他了,所以躲貓貓也可以這樣玩起來,在紙箱間爬來爬去的寶寶,眼睛會感受到明暗的差異,這對視覺發展也是很有幫助的。

滾球、接球與追球
此時可以用20公分左右、較大的球跟孩子玩滾球、接球的遊戲,讓孩子坐著,爸比媽咪先滾球給他,再請他也試著把球滾回來給爸媽,球一定會滾歪,滾歪時可以鼓勵孩子自己爬過去抓球,不要主動去幫孩子撿回來,藉此增加寶寶爬行的機會,對大腦發展很有幫助。甚至到後來寶寶不和父母一起玩了,自顧自的追起球來也無妨。

這個階段的滾球和46個月時不同,46個月大的寶寶還不會爬行,所以只能在小範圍裡滾球吸引他注意,只要球滾得太遠、寶寶搆不到了,他可能就會大哭,而912個月的寶寶已具備移動的能力了,爸比媽咪就可以試著把球滾遠一點,讓寶寶去找。

傳球的練習,當中包含了手眼協調、專注力、力量控制…等能力,球過來時寶寶可以接到球,是雙側協調的訓練,也牽涉到專注力;球能直直推出去則和兩側力量的平衡有關,對寶寶來說是很棒的遊戲。

形狀配對遊戲
接近1歲的寶寶,爸比媽咪可以開始加入一些認知元素在他的遊戲裡,最常被使用的玩具就是形狀配對板,不過,認知學習在1歲前僅是一種附帶的學習,現階段最主要還是讓寶寶練習肢體方面的手眼協調能力,爸比媽咪一定要記得,孩子1歲前的認知學習,主要都是從日常生活經驗中潛移默化而得到的喔!

形狀配對板的種類很多,有些是幾何圖形、有些是星星月亮太陽形狀,也有ABC123的設計,張旭鎧副院長建議,此階段先從簡單的形狀開始(圓形、四邊形、三角型),寶寶對準的角度錯了,轉一轉還是可以放得進去,不要一開始就拿數字或英文字的形狀板給寶寶玩,寶寶會有很大的挫折感。

父母也不用刻意要求孩子記得配對板的形狀名稱及放進去的竅門,只要在玩的時候告訴他「這是圓形」,並且在孩子找不到正確位置時帶著他的手把形狀板放進去就好了,切勿操之過急。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不用工具的遊戲

捉人 遊戲玩法 幼兒一人將手掌掌心朝下向前伸。其餘幼兒每人伸出一食指頂住伸掌者的手心,念兒歌,兒歌唸到最後一字時,伸掌者迅速抓握掌心中的食指,伸食指者要盡快逃脫,被抓住食指者就做下一次遊戲的伸掌者。 城門城門幾丈高 遊戲玩法 城門城門幾丈高,三十六丈高,騎花馬,帶大刀,走進城門套一套,問你吃橘子還是吃香蕉?兩個幼兒做城門,隻手相握上舉,事先商量好,一方為橘子,一方為香蕉,其餘幼兒圍成圓圈,邊念兒歌邊依次鑽過城門。 當兒歌唸到最後一個字時,做城門的兩個人手放下,套住一個參加者,然後問他要吃香蕉還是橘子,被套住的人回答後,站在相應的一方後面,等所有幼兒被套完後,比一比香蕉多還是橘子多。 捉尾巴 玩法:幼兒兩人一組,各自在後腰帶上繫上彩繩當尾巴。遊戲開始,四散跑開,每一對幼兒要想辦法捉對方的尾巴,同時你要保護自己的尾巴。抓到對方尾巴者為勝。(只能在圓圈內跑,抓到後快速回到老師處)提出要求後,與幼兒共同遊戲。遊戲結束後教師針對情況,及時表揚鼓勵。 夾球接力跑 玩 法:遊戲的人分成兩隊,不是進行普通的接力跑,而是用膝關節處夾球跳著跑。如果用手抱球或球落地均為犯規,要返回出發地重跑。為了夾球方便,不要使用過大的球 ■顏色大風吹(一種、二種、三種) 一個 ■海浪拳 3.猜拳升降梯(進階猜拳攻城堡) 適合人數:10人左右 器材場地:帶至有樓梯的地方即可 方式:由老師在階梯最下層當關主,所有學生在階梯最上端,與關主猜拳,贏者往下走一格、平手則不動,最先走到最下端的學生獲勝。(此遊戲可視階梯的寬度同時進行,教師可於第二次進行時多加猜拳輸者要往後退一格的規定,增加趣味性) . 猜拳你我他 1. 道具: 2. 步驟: a. 小組圍成一個圓圈,請每一個人先提示自己的名字為何 b. 帶領者帶領大家喊剪刀石頭布,然後所有的人就同時出拳 c. 出拳後,若對方與自己所出的拳一樣就必須趕快喊出對方的名字 (例如:若有三人與你出同樣的拳,你就必須連續喊三個人的名字) d. 喊不出來與喊最慢的就算輸了。 e. 輸的人需要分享一件與自己有關的事 ( 如:我喜歡的休閒、嗜好、去哪裡購物等 ) 3. 秘訣

4歲的團康遊戲

手指搖 節拍遊戲 四歲小孩呀,呵呵, 其實對四歲小孩只要隨便玩一下, 小孩就興奮到不行咧~ 幾個遊戲參考: 1伊比呀呀:有一首伊比呀呀的歌,先教孩子唱,       唱到 ” 呀呀 ” 的時候就壓自己的頭,       唱第二遍的時候可改伊比捏捏,       唱 ” 捏捏 ” 時,換捏自己的鼻子,       唱第三遍的時候改伊比踏踏,換踏步,       以此類推~ 2可以玩123木頭人。 3支援前線:主持人將孩子分好組後,講一個小故事,       例如:羊媽媽最喜歡洗襪子,可是他們家的襪子都洗完了,          現在請小朋友支援羊媽媽臭襪子兩雙,          讓羊媽媽把襪子洗乾淨!       然後請孩子把支援的物品放在指定的地方。 4猜拳歌:有一首歌:小朋友我們行個禮,握握手呀來猜拳,           石頭布呀看誰贏?輸了就要跟我走。      動作分解:小朋友我們行個禮-兩個小朋友互相敬禮。           握握手呀來猜拳-握握手準備猜拳。           石頭布呀看誰贏?-互相猜拳。           輸了就要跟我走-輸的人要在贏的人後面搭火車。      以此類推,最後會剩下兩列大火車猜拳。 5傳手帕:放音樂的同時,小朋友按照指定的順序傳手帕,      等音樂停止的時候(主持人可隨時關音樂),      看手帕在誰那兒?誰就可以上台表演。 簡單的魔術和折氣球簡單的魔術和折氣球 6口香糖: 兩個小朋友一組,帶活動者喊口香糖小朋友要問黏哪裡 帶活動者發號施令黏額頭或黏屁股兩個小朋友就要額頭相碰等,聽口令活動,4歲的小朋友對人體基本上都知道了,又可以拉進團體小朋友的距離,個人覺得很好玩喔!

舊約聖經歷史、教會歷史、與中國歷史年代對照

舊約聖經歷史、教會歷史、與中國歷史年代對照 ※早期歷史年代有些只是臆測,所以不同的學者定的年代不一定一致。 《舊約聖經歷史、教會歷史、與中國歷史年代對照》 年代 BC 聖經與教會歷史   年代 BC 中國朝代 帝王與事件 約 4000 約 3000 亞當受造 挪亞出生   傳說,無可靠年代 三皇 有巢氏(房屋) 燧人氏(火) 伏羲氏(畜牧婚姻) 神農氏(農業商業) 約 2400 挪亞洪水   無可靠 年代 約 2500 五帝 黃帝 顓頊(音專序) 帝嚳(音庫) 唐堯 虞舜 約 2000 1900 1840 1710 亞伯拉罕出生 以撒 雅各 寄居埃及   2183 2056 1751 夏 432 年 夏禹(治水) 少康中興 桀被放逐,夏亡 約 1500 1460 摩西 約書亞進迦南 士師時期   1751 1384 1308 1110 商 641 年 商湯 盤庚 武丁 紂,商亡 約 1000       約 500     約 330 掃羅 大衛 所羅門   但以理 巴比倫帝國 波斯帝國 希臘帝國   1111 771 770 770~481 480~222 西周 341 年   東周 515 年 春秋時代 戰國時代 周文王、武王 周幽王(褒姒) 周平王   荷馬,約 900~800 老子 604 釋迦摩尼 557~477 孔子 551~479 蘇格拉底 469~399 孟子 372~289       221~206 秦 秦始皇統一中國 約 400~0 兩約之間 羅馬帝國   206~195BC 104~88BC 西漢 214 年 漢高帝(劉邦) 漢武帝 4 BC 基督降生   AD 8   孺子嬰,西漢亡       AD 9~24 新 王莽 AD 30   約 47~65 基督受難復活升天 教會建立 保羅宣教   25~57   221 東漢 196 年 光武帝   獻帝(赤壁之戰)       221~265 魏蜀吳 三國演義的故事 313 君士坦丁 米蘭諭旨,羅馬停止逼迫   265~317 西晉 52 年   354~430 奧古斯丁   318~422 東晉 104